课程名称:音乐素养基础
开设专业:学前教育
开课班级:2013级1-40班、双语实验班1、2班
课程学分: 2分
任课教师:陈非、张晓艳、钟钰伟、段珊珊、闫雨、周季、赵颖、岳忠辉、张宇
一、课程目标
《音乐素养基础》旨在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音乐理论素养,为学生音乐专业技能提供有力的理论储备,使学生具有读谱、识谱的能力,分析音乐的能力,应用理论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应用能力。
1.知识目标:丰富、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储备,认识和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丰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及知识面,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修养,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能力和应用实践技能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综合理论素质的同时,强调理论知识必须能够应用于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善于将理论转化为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应是情感价值目标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大纲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 音的产生
第一节 音
第二节 乐音体系 音列 音级 音名与唱名
第三节 音的分组 八度 音域 音区
第四节 变音记号 自然半音 变化半音 自然全音 变化全音
第二章 记谱法
第一节 简谱记谱法和五线谱记谱法
第二节 音符与休止符
第三章 节奏 节拍
第一节 节奏 节奏型 节拍 拍子 拍号
第二节 拍子的种类
第三节 音符时值的基本划分和特殊划分
第四章 常用的记号
第一节 力度记号 速度记号
第二节 常用记号
第五章 音 程
第一节 音程 音程的级数和音数
第二节 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第三节 音程的变化
第四节 音程的转位
(二)课程进度表
授课时间 |
授课类型 |
授课内容 |
第四周 |
讲授 |
第一章 音的产生
第一节 音
第二节 乐音体系 音列 音级 音名与唱名
第三节 音的分组 八度 音域 音区 |
第五周 |
讲授、实训 |
★第四节 变音记号 自然半音 变化半音 自然全音 变化全音 |
第六周 |
讲授、实训 |
第二章 记谱法
第一节 简谱记谱法和五线谱记谱法 |
第七周 |
国庆节长假 |
第八周 |
讲授、实训 |
第二节 音符与休止符 |
第九周 |
讲授、实训 |
第三章 节奏 节拍
第一节 节奏 节奏型 节拍 拍子 拍号
第二节 拍子的种类(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 |
第十周 |
讲授、实训 |
★第三节 音符时值的基本划分和特殊划分(三连音) |
第十一周 |
讲授、实训 |
第四章 常用的记号
第一节 力度记号 速度记号
第二节 常用记号(移动八度记号、段落反复记号、演奏演唱记号) |
第十二周 |
讲授、实训 |
第五章 音 程
第一节 音程 音程的级数和音数
★第二节 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
第十三周 |
讲授、实训 |
★第三节 音程的变化 |
第十四周 |
讲授、实训 |
★第四节 音程的转位 |
第十五周 |
讲授、实训 |
《音程》章节练习 |
第十六周 |
讲授、实训 |
总复习(一)1-4章 |
第十七周 |
讲授、实训 |
总复习(二)第5章 |
第十八周 |
实训 |
本学期学习内容测试(自测) |
注:带★的为重点讲解内容。
三、课程资源
(一)教材
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刘渝东 丁凯主编,《乐理与视唱练耳》,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二)模拟试题集
黄洋波编著,《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基本乐理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第4版
四、学业评价
(一)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水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上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掌握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能更好更准确地为不同的音乐学科提供相应的音乐知识,培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求
1.学生应按时上课,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及课堂练习。
2.对这门课程应有足够的兴趣,对于理论的知识,要求学生要很好地掌握。
(三)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1.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
包括考勤和平时练习,考勤占10%,平时练习占50%,共计60%的百分比折入最后总分中。注重平日上课表现及学生进步情况等因素,加入期末考试总成绩中。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学会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课堂评价的主体由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教师共同评价为主。重视非学业因素,考虑哪些同学有用了更多努力基础上达到了和别的同学同样的水平,这样的学生得到更多的肯定;有哪些同学是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利用上课做题的时间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难题。将这些统统算入平时成绩。
2.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内容为笔试(闭卷),考查教材的相关理论知识内容,试卷为百分制,再乘以40%,为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时对教学质量进行总结性检查的方法。教师评分要拟定评分标准,防止主观片面,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按40%的百分比折入最后总分中。 |